胶管王国传奇上报告文学蔡竹良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努力打造一流文学微平台

刊名题写:王成勋

作者简介:蔡竹良,男,年3月入伍,年转业。江苏省丹阳市作家协会理事。从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网络发表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多篇,多次获奖,多篇文章被报刊和各大网站转载。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创办《新长江文学》,并任主编。

报告文学

胶管王国传奇(上)

蔡竹良

央央疏浚大国,疏浚胶管长期主要依靠进口,输油胶管更是被国内厂家视为高不可攀的高科技。胶管制造的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国外厂家手里。国内疏浚公司都在翘首盼望早日实现胶管制造国产化,可国内厂里对胶管制造的关键技术却久攻不下。终于有一天一个名不见传的民营企业家创造了奇迹,他的企业不仅成了国内胶管王国的无冕之王,而且成了国际胶管行业强有力的竞争者。

他,就是江苏太平橡胶股份有公司创始人王兆龙。

王兆龙原来是荆林中学的一名教师。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领导独具慧眼选他负责校办工厂,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校办厂起步很艰难,生产漆刷,没有固定用户。改革开放前,上海经济较发达,销售人员提着装满漆刷的挎包,带上干粮到上海挨个企业去推销。江浙一带漆刷厂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利润微薄。销售人员晚上舍不得住旅社,就在火车站候车室打个盹。每接到一个几千元的大订单后,销售人员才舍得进小饭店炒两个菜要一碗米饭。校办厂第一年产值才4万多元,虽然只有几千元的利润,但总算有钱改善办学条件了,着实让校领导兴奋了一阵。以后十多年产值起起伏伏,最多时也就是25万多元。

年后,校办厂开始实行承包,采取了一定的奖励措施,产品也转为生产普通橡胶制品,产值逐年有所增加。

有了办厂经验和一定的基础,王兆龙有了新的梦想,他想,做普通橡胶制品企业怎么也做不大,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向高端橡胶制品行业发展,便建议把厂名改成丹阳船舶橡胶厂。

一个小小的校办厂想生产高端橡胶制品谈何容易,生产高端橡胶制品的设备、技术力量、生产工艺等全都没有。这时有人怀疑,有人担心。有人说:“这个梦有点大,还是稳一点好。生产高端橡胶制品毕竟投资很大,成功了好说,如果投资失败,原来十多年的结累就付诸东流了。”大家都替王兆龙的设想捏一把汗。

其实王兆龙早就获得信息,各种工程作业船全都需要配套使用特殊橡胶配件。全国有一千多艘这样的船,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由于生产工艺较复杂,国内生产厂家少,这是一个有市场潜力的产品。

没有设备,就组织人员自己研制。没有技术人员,就到全国各地去挖。不知他是用了什么高招,还是他的一片诚心感动了上帝,竟然聘请到了一些全国的一流专家。泥泵橡胶衬板、水下轴密封件、泥门条等船用特殊橡胶制品很快制研成功,很受用户欢迎,利润逐年提高,丹阳船舶橡胶厂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当初那些对王兆龙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而他,面对大家总是微微一笑:“人如果一辈子不想白活,还是应该有点追求。”

有追求,就会有动力。有追求,就会叫不可能变可能。

从上世纪八十年中期开始,我国疏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建设港口、航道的基建疏浚,维护港口、航道的维护疏浚,江海湖泊清淤的环保疏浚,填海造地的吹填工程全面蓬勃发展,每年进口的疏浚挖泥船急剧增加,但与之配套的疏浚胶管也全部依赖进口。

王兆龙在为中交集团下属各航道公司提供船用橡胶配件时,捕捉到了新的信息,心中有了新的宏伟蓝图,他的眼光盯上了疏浚胶管。

当时全球疏浚胶管市场被日本普利司通公司、日本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英国邓禄普公司、德国E+S公司4家实力雄厚的疏浚胶管生产厂家牢牢控制。中国企业想生产疏浚胶管,尤其是一个小小的从未生产过胶管的民营企业想生产疏浚胶管,这个梦在当时不仅胆子大,而且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黑黑的疏浚橡胶管,口径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价格从几千元到十多万元。看似利润高又不需要尖端技术,其实生产工艺相当复杂。国外企业对生产工艺严格保密,任凭国内企业怎么努力就是无法得到关键技术,吉化公司辽源橡胶厂虽然第一个试制出疏浚橡胶管,但产品技术性能达不到国际标准,无法实际使用。

王兆龙到日本两家公司考察,暗暗地记下胶管生产过程,由于两家公司关键环节都不让参观,只得购回大量炼胶、硫化、胶片压延等方面的书籍自己学习,组织人员反复揣摩。

年开春后,丹阳船舶橡胶厂开始正式试制输泥胶管。试制设备十分简陋,工作条件也很艰苦。办公室又窄又挤,炎热季节只有几只风扇,人员外出采购材料骑自行车。厂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午餐都是每个人早晨上班时从家里带来的,到午餐时热一热。技术人员有时为了攻克一个难点,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实在累的不行了就在地上躺一会。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后,输泥胶管样品终于制作出来了,可是全国竟没有一家疏浚公司敢用。厂里只得把口才好一点的人员全派出去做销售推广工作。销售人员做宣传推广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都会承诺只要使用本公司产品愿按用户意见随时对产品进行改进,损失由本公司承担。公司销售人员一片诚心,虽然得到许多疏浚公司的称赞,但仍然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王兆龙听说交通部广州航道局领导对疏浚胶管国产化有兴趣,便亲自找局领导汇报,表达了想打破国外胶管企业垄断市场的坚定决心,渴望得到支持。王兆龙对胶管执着追求的精神,终于打动了广州航道局领导的心。

年10月4日,第一批8根钢法兰钢丝帘排泥胶管发往广州航道局施工的广州新沙工地。国外排泥胶管一般使用寿命两到三年,输泥万立方米以上。可丹阳船舶橡胶厂生产的这批排泥胶管使用不到一个月,输泥不到10万方,就有两条胶管磨穿,一条胶管钢法兰脱落,其它几根也出现不同质量问题无法继续使用。

这时,广州航道局内当初反对用国产管的人乘机冷嘲热讽,局领导也开始怀疑当初决定是否草率。

王兆龙心急如焚,带领技术人员立刻赶到工地仔细察看损坏的胶管,与广州航道局技术人员一起,解剖了一根进口胶管,和破损的国产胶管进行机理分析比较,找到了国产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回厂后,王兆龙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胶料、结构、工艺全部改进,广州航道局也派技术人员给予协助。

年9月,改进后的40根输泥胶管被广州航道局安排在澳门国际机场填海工程中,与国内其它三家企业制造的输泥胶管同时检验使用。由于作业环境较恶劣,国内其它三家企业制造的输泥胶管使用时间不长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虽然丹阳船舶橡胶厂的40根管没出大的质量问题,但能否继续使用国产胶管的争论更激烈了。

广州航道局副总工程师周鼎鼐对胶管国产化一直持支持态度,面对各种意见,他顶着压力对局领导说:“丹阳船舶橡胶厂的胶管与进口管相比,在结构上做了很大改进,增强了骨架层,增加了内、外层胶,质量一次比一次好。在当时恶劣施工环境下,丹阳橡胶厂的胶管已输送万方无事故,说明丹阳橡胶厂的国产管耐磨耐压性能是符合要求的,只是使用寿命还不如进口管长,还需改进。”广州航道局主要领导听了汇报也认为有道理,对有关人员说:“胶管国产化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起步有点问题很正常,只要丹阳船舶橡胶厂对工艺不断改进,国产管质量一定能赶上进口管。在决定国产管生死的关键时刻,我们航道局即使是冒风验也要帮一把。”当即拍板从此以后广州航道局带头用国产管代替进口管,由广航局澳门机场项目部先试用丹阳船舶橡胶厂的胶管。

年12月21日,广州航道局与丹船舶阳橡胶厂正式签订制造50根输泥胶管合同,这在全国行业内都还在对国产管普遍持怀疑态度的大背景下成了轰动一时的大事。澳门机场项目部在使用了这批管后,工程人员一致反映国产管性能优越超过了进口管,项目部又连续追加订单。丹阳船舶橡胶厂制造的输泥胶管在澳门国际机场吹填工程中大放异彩。

上海航道局、天津航道局、长江航道局等国有公司闻讯后,纷纷到丹阳船舶橡胶厂考察,经现场对产品反复测试后都放心地下了第一份使用国产管订单。

年,长江发生百年未遇洪灾,国家下决心治理江河湖库,出台“百船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疏浚胶管业的发展,全国各地陆陆续续诞生了一批小型疏浚胶管厂。

丹阳船舶橡胶厂不固步自封,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下功夫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增加疏浚胶管、短节品种,产能很快就超过了国内第一个生产疏浚胶管的厂家吉化公司辽源橡胶厂,开始成为行业领头羊。

疏浚胶管国产化率迅速提升,在国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引起了国外疏浚胶管制造厂家的警觉。国际上几个著名疏浚胶管生产企业都分别派人到丹阳船舶橡胶厂参观,他们都没想到中国疏浚胶管企业能这么快全面掌握疏浚胶管的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决定放弃在普通疏浚胶管生产领域的竞争,暗地里要在新的更先进的自浮式胶管领域与中国企业进行较量。

(未完待续)

新长江文学欢迎您来稿

投稿邮箱:

CZL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