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辽宁三轮车夫随口指出专家一处错

一九九九年的冬天,在辽宁省锦州市的一条热闹的步行街上,很多小摊小贩都在街边卖力地吆喝着,想要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这些嘈杂的叫卖声中,只有一个卖炒瓜子的小摊贩安静地坐在一边。

他的身前是摆满整个三轮车摊位的瓜子,在暖黄的灯光的照映下,显得格外吸引人。

但是,这个二十多岁的小贩却没有理会来来往往的行人,而是抱着一本书,就着灯光认真地研究起来。

其他小贩看着他这副惺惺作态的样子,纷纷面露鄙夷,眼神也透露出了丝丝不懈。

而路过的行人看见这个小摊贩这副模样,也向他投来了或鄙视或好奇的目光。

但是,这个小摊贩并没有理会众人的看法,依旧捧着手上的书读得津津有味。

这个小摊贩是谁?他为什么要在做生意的时候捧着一本书读呢?他的生意后来怎么样了?

从小与书结缘

年,一个名叫蔡伟的男孩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的一个普通人家中。

蔡伟的父母都是工人,在当时是比较吃香的职业,家庭条件也比较不错。

也正是因为这不错的家庭条件,才让蔡伟与书结缘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蔡伟从小就很喜欢读书,独爱与中国古典文学有关的书籍。

年幼的时候,蔡伟汉字都还没有认全,就捧着一本古诗,对着拼音大声地朗读。

蔡伟完美地继承了父母勤劳踏实的美好品质,也懂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他非常用功,会把每一首古诗、每一本书籍翻来覆去地读上好多遍。

在其他同龄小朋友还在嬉戏打闹的时候,蔡伟已经能够滚瓜烂熟地背诵很多唐诗宋词了。

后来,蔡伟开始上小学了,他依旧非常用功,每天完成作业之后,还会捧着课外书籍来看。

刚开始,蔡伟看的书很多很杂,涉及到的知识面也比较广。

在进行大量的广泛阅读之后,蔡伟发现了此生的挚爱——“小学”。

这里的“小学”是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以及训诂学的统称。

比如众人比较熟悉的《说文解字》、《中原音韵》、《经典释文》都是属于“小学”领域的相关著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阅读到相关的书籍,蔡伟经常往返于锦州市图书馆。

当时,锦州市图书馆的借书流程比较繁琐,蔡伟没有达到要求,他就每天都催着父亲帮他办证明。

尽管那个时候,年纪尚幼的蔡伟还没有办法理解这些比较深奥的书籍。

但是,他依旧坚持每天往图书馆里跑,还会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挑选一些比较基础的入门书籍来读。

据蔡伟自己统计,他每年都要阅读本书,大部分都是“小学”相关的书目。

在别的孩子都还是上房揭瓦的年纪,蔡伟就整日窝在图书馆或书房中,一待就是一整天。

这虽然让他失去了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但也让他收获了别的小伙伴无法体会到的快乐。

蔡伟安静的性格、勤奋好学的精神,得到了所有大人的肯定,他由此成了所有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刚开始,蔡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较优秀,在班级里也排得上名次。

但随着所学科目越来越多,蔡伟的成绩就越来越差了,排名也越来越靠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蔡伟偏科极其严重,他只爱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只爱上语文课。

对于其他的课程,特别是理科方面的课程,蔡伟总是兴趣寥寥。

虽然家长和老师也多次劝说蔡伟把兴趣放在一边,先把其他科目提上来再说,但蔡伟还是没有办法违背自己内心的选择。

因为偏科太过严重,蔡伟理所应当地在高考中名落孙山,只能提前步入社会。

身处逆境,依旧爱书

在父母的安排下,蔡伟在高中毕业之后,进入了当地的一家胶管厂,成了一名非常平凡普通的工人。

蔡伟虽然初来乍到,但却不怎么喜欢在下班之后和工友们一起侃天说地。

每次一下班,蔡伟就会回到自己的宿舍,拿出前一天没有读完的书籍,细细地阅读起来。

这个时候,他看的书已经比较高深了,都是一些古汉语方面的书籍,很多还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在很多人看来,蔡伟总是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性格也比较孤僻。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全国,很多人都开始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蔡伟所在的国有胶管厂破产倒闭了。

一夜之间,工厂所有的工人都失去了工作,纷纷下岗回家,23岁的蔡伟同样也不例外。

下岗的工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人做起了小生意,一些人托关系进入了其他的工厂。

在父母亲人的帮助下,蔡伟成了一家工厂中后厨食堂里的一员。

他每个月只有元的工资,这点工资养活他自己是绰绰有余的。

但当时,蔡伟已经结婚生子,这块钱要养活家中上下好几张嗷嗷待哺的嘴着实有些困难。

几个月之后,蔡伟发现自己已经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状况了,于是他果断地选择了辞职。

蔡伟没有手艺、没有学历,更没有对市场的敏锐嗅觉,脚踏实地的他只能选择做成了一个小贩,做一份小本生意,以此养活全家老小。

他买了一辆三轮车,经常在商场、步行街、大型工厂附近摆摊做生意。

夏天的时候,蔡伟会贩卖冰西瓜、冰饮料,冬天则卖炒瓜子。

虽然小摊贩的成本比较高,蔡伟所处的又是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但他却没有赚到多少钱。

也许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蔡伟身上有中国古代名士特有的清高和傲气。

到处摆摊做生意已经是一件让诸多读书人丢脸的事情了,如果再张嘴吆喝,那就会连最后一点尊严都丧失掉。

所以,蔡伟做生意的时候从来不吆喝,自然没办法吸引到更多的顾客,也没办法赚到更多的钱。

每次出去摆摊,蔡伟都会在三轮车旁摆上一个小凳子,他就坐在凳子上安安静静地看书。

有些书,蔡伟买不到,他就会跑到图书馆中去借,借回来之后,蔡伟还会把这些书籍一字不落地抄在本子上。

“对我来说复印费太贵了,所以只能抄下来。”蔡伟几乎每年都会抄上好几本古籍。

他从小学习毛笔,所以抄写的书籍也非常工整美观,并不比复印版的差多少。

有时候,蔡伟还会专门跑到北京、沈阳等大城市中去找书。

做小摊贩非常自由,没有人管,这大概是他从这份工作中找到的唯一的好处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蔡伟这种举动,更多的人嘲笑他是个“傻子”、“呆子”。

在他们看来,饭都吃不起了,还读什么书呢,读书是要在物资极其充裕的条件下才可能完成的。

很多人都在他背后指指点点,甚至曾经夸奖过蔡伟的人也变了口径。

在众人的质疑和不理解中,只有他的妻子始终站在蔡伟这一边。

为了让丈夫能够不为物质所累,这个并不高大的女人每天都要打好几份工。

送牛奶、卖报纸、在超市当收银员、在饭店当服务员,她都有做过。

在妻子的支持下,蔡伟在国学网站上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取网名为“抱小”,意为“志向小学”。

蔡伟也经常在国学网上发表文章,还在其他学术网站上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年,中国有名的古文字研究专家裘锡圭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还在论文中表示自己对“佐子”一词还有诸多的疑问。

随后,蔡伟给裘锡圭教授写了一封信,为他解释了这个疑惑。

在信中,蔡伟指出“佐子”应读为“嗟子”,而这一观点随后也得到了裘锡圭教授的肯定。

裘锡圭教授为此还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表达了对蔡伟的认同,两人的缘分也由此开始。

后来,随着蔡伟在学术网站上发表的见解越来越多,他在学术圈内也小有名气了。

很多大学教授、专家学者都喜欢听取蔡伟的意见,也很喜欢跟他探讨问题。

被复旦破格录取,成为大学老师

时间一晃来到了年,蔡伟已经跟裘锡圭等诸多学者教授交往了十年之久。

这10年的时间里,他虽然在学术圈里有了一定的名气,但是他的现状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他依旧是锦州市街边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摊贩,冬天卖瓜子,夏天卖冰饮。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这个小摊贩从不吆喝,还时常抱着一本书钻研。

可年的一天,蔡伟突然神秘失联了,所有的教授和学者都联系不上他。

他们给蔡伟发了消息、发了邮件、甚至在网站上进行了私信,但都没有人回复。

就在众人猜测纷纷的时候,蔡伟终于上线,一一回复了这些关心他的消息。

后来,他跟北京大学的一位年轻教授写信的时候解释了那段时间失联的原因。

原来,那个一直为这个家庭默默奉献的女人,那个一直支持他读书的女人,他的妻子,病倒了。

医院,没有办法继续上班赚钱,蔡伟只能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而且,为了给妻子治病,蔡伟还找亲朋好友借了一笔钱,生活的压力更重了。

为了赚钱,他不仅会在晚上出去摆地摊,而且白天还会出去蹬三轮车送货。

这样的工作不仅非常辛苦,而且赚的钱还不多,最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时间变少了。

后来,北大教授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位见识丰富的人深陷泥潭中,于是就把他的现状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刘钊教授。

那个时候,刘钊教授刚好在进行《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撰工作,于是就把蔡伟也邀请了过来。

蔡伟非常珍惜这个做学术的机会,他表现出来的国学底蕴更是让在场所有的教授学者大开眼界。

最早跟蔡伟相识的裘锡圭教授不忍心看着蔡伟就此埋没,于是就联合其他两名教授为他写了申请信。

裘锡圭教授想给蔡伟一个机会,一个成为复旦大学博士生,能够继续学术研究的机会。

只是那个时候,虽然复旦大学允许一部分教授自主招收博士生,但还是要求学生要有硕士学历。

蔡伟只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根本不符合这条规定,所以裘锡圭教授才会写推荐信。

年4月23日,蔡伟的名字出现在了复旦大学博士生拟录取的名单上,他的导师正是裘锡圭教授,此时的他已经38岁。

因为以前完全靠自学,所以蔡伟需要把本科、研究生的一些基础课程补上,这也导致他原本3年就可以读完的博士之路硬生生地用了6年的时间。

博士毕业的时候,蔡伟已经44岁了,可以说人生之旅已经过半。

虽然他拿到了博士学位,但因为年龄、第一学历等因素被高校拒之门外。

后来,贵州省安顺学院招收了他,他成了安顺学院的一名老师,负责古代汉语、文字学和书法三门课程。

闲暇的时候,蔡伟还会去图书馆的古籍特藏部编撰书籍,生活频繁而又充实。

蔡伟不喜欢生活在镁光灯下,也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众人的眼前,所以媒体很少得到他的消息。

据安顺学院的学生说,他们在年5月21日那天,曾经看到一个抱着十几本书的老师进入图书馆的古籍特藏部。

这个老师穿着一身非常普通低调的蓝色衬衫,背着一个黑色的书包。

他怀中的书籍虽然已经泛黄,有些地方还磨出了毛边,但却是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这个老师对这些书本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人从他身边经过的时候,他还会小心翼翼地护着怀里的书。

这个学生对这个行为古怪的老师非常好奇,后来经人提醒才知他是那个爱书如命的蔡伟老师。

希望蔡伟能够继续钻研学习,在学术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