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作为获得过“校级优秀学生”的王谦,选择了古城矿开始他的青春生涯。在这10年间,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瓦斯员”等荣誉,并在年和年两次获得古城煤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成长的黎明,照亮前方的道路
来到古城矿通风部,王谦从最简单的技术工作做起,井下测风,绘制通风系统图,编制瓦斯曲线分析等等,日积月累,踏实肯干,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有了很大提高。年古城矿桃园工区成立,当时的桃园通风部只有3个人,但是井下掘进工作面多,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频繁,为了确保井下通风系统的稳定,经常需要一天内连续下2个井,一下去就是十几个小时,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抱怨,“这就是我的责任”是一直挂在他口中的座右铭。但是在他的心中,却始终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基层锻炼的经验,他始终认为,没有经过基层锻炼的人,不足以称为真正的人才。于是在年6月,王谦主动向单位申请,从桃园通风部调至桃园通风调度,从一名瓦斯员干起,一干就是半年。这期间,王谦跟随队内的老师傅,虚心请教,熟练掌握了瓦斯检查工的作业标准,并在年,成为了瓦检队副队长。
敏于观察勇于创新
从担任瓦检队副队长至今,王谦积极解决井下遇到的各类问题。每天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能够更好的优化检查路线,减少人员出勤,并且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为此经常会见到王谦趴在通风系统图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优化检查路线,全年累计节约了人次出勤,并且创新了瓦斯巡回路线可视化,将每一条路线画在系统图上,使工人能够一目了然知道自己井下的路线。同时还创新了瓦斯测点便携卡和瓦斯巡回小票标识化。便携卡主要解决了瓦斯员在井下由于不熟悉工作面相关测点导致的漏检、书写小票不方便的问题;巡回小票标识化是在小票中额外标明了电话、避险通道、人员定位,解决了偏远巷道单岗作业的瓦斯员安全管控问题,提高了单岗作业的安全系数。积极参加“五小”创新,今年已申请“胶管的滑轮控制装置”,解决了井下部分地点难以测量瓦斯的问题。通过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别在《当代化工研究》年11期和年03期期刊发表本专业相关论文两篇,申请一项专利“煤矿通风救援应急通道”。
创新源于实干效益源于创新
自负责队内的精益项目工作以来,王谦多次通过实地对标常村矿、余吾矿、高河矿等先进矿井,并结合本队实际,在年累计立项10项精益项目,其中3项可量化项目(瓦斯牌板复用、瓦斯探仗复用、探仗改胶管),在年全年预算9.85万元的情况下,累计节约了5.35万元。并且在对标中过程中进一步创新了带轮的组合沙箱,解决井下沙箱过大过重不方便移动的问题。在今年2月份,对标报告入选了古城矿第一期《精益视窗》精品报告。
勇于担当履职尽责
面对井下掘进头面的增多,人员不足成了队里的现实问题,因此人员出勤不足时,“顶岗”也成了王谦的日常工作,经常哪个班缺人,顶哪个班,人员出勤不足最严重时,甚至会四点班倒八点班再倒零点班,但他还是那句话,“作为一名队干,这就是我的责任”。完成了井下的工作,还要继续队里的技术和精益工作,来队里的5年多,王谦早已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除了队里的本职工作,作为曾经的通风部老员工,王谦经常配合通风部完成井下测风、巷道贯通等工作,并且是古城矿井下瓦斯排放小组成员,在年的两次全矿主扇停电停风导致的大面积瓦斯超限时,总能第一时间看见他参与瓦斯排放的身影。
咬定青山,立根原在破岩,砥砺深耕,履践恒以致远。抱着坚韧不拔的态度,王谦将十年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古城煤矿,同时在这片煤海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不断突破自我。
尹贤德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