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三轮车夫,12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19/09/302563.shtml

年,蔡伟高考落榜了。那时大学录取率很低,平平无奇的蔡伟在竞争激烈的独木桥上败下阵来,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走出高中校门的那一刻,蔡伟心里清楚,从今而后,自己可念的学校,只有“社会”这一所。

就这样,蔡伟揣着自己的高中文凭,融入到了熙熙攘攘的人潮,在社会的波流里,开始寻找他的栖身之所。

进入“社会大学”后,蔡伟似乎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他将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拥抱他的爱好与梦想了。他的爱好与梦想是什么呢?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研究古文字学。

不得不承认,蔡伟的这个爱好确实够偏门的,这还得从他小时候的经历说起。

蔡伟是一名70后,出生在辽宁锦州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打小学过书法,对中国汉字比较感兴趣。学习书法,临摹字帖是少不了的,字帖上有很多繁体字或者难于辨认的字,为了记住这些字,年幼的蔡伟喜欢翻字典,去理解这些字的意思并记住这些字的读音,就这样,查字典成了年少的蔡伟最朴素的兴趣爱好。

由于蔡伟对汉字的兴趣与钻研,让他成了班上的“识字达人”,有时候同学甚至老师遇到不认识的汉字,都会向蔡伟请教,正因如此,古文字带给了蔡伟更多的自信与满足。

等上了高中接触到文言文后,蔡伟更是无法自拔的爱上研究古文。在那个同学们都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武侠小说的年代,蔡伟别树一帜,他挑灯夜战读了大量研究古文的专业文献,例如《说文解字》、《义府续貂》、《尔雅》等等,让他汲取了大量的养料。

由于蔡伟热爱研习古文,几近痴迷,年少轻狂的他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无限的古文知识海洋里,不难想到,除了语文之外他的其他专业课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数理化,可以说是相当差,他陷入了偏科的魔咒之中。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蔡伟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没能考上大学继续深造,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因为他还有一项让他引以为傲的特长,那是他多年坚持的爱好与梦想,也是支撑他继续微笑着奔跑的动力所在。

有爱好的人不会孤单,有梦想的人不会消沉。没考上大学的蔡伟顺利成为了当地胶管厂的一名工人,他的生活似乎步入了与父辈重复的轨道,尽管收入一般,但朝八晚五稳定的生活状态他很知足,因为下班或放假后他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继续研究学习古文知识。

然而,稳定只是暂时的。不过才三年的时间,蔡伟所在的胶管厂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蔡伟提前下岗了。

工作没了,需要重新找,可是在锦州这样的东北小城,正经工作并不好找。况且蔡伟一没学历、二没背景,还不善交际,作为一介凡夫,他的出路何在?

有手有脚,总不能饿死。听说摆地摊门槛低,于是蔡伟学着别人摆起了摊。他买了辆旧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冬天卖香烟、瓜子、口香糖,夏天卖雪糕、饮料、矿泉水,就这样,他日复一日的蹲守在锦州某商场的门口,开始了他的第二段职业生涯。

摆摊的日子风餐露宿虽然辛苦,但好在自己大小也算个老板,无拘无束没人管,蔡伟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并研究他的古文了。那段时间的蔡伟,用他妻子的话说就是:“他从来不想怎么挣钱,卖雪糕的时候只顾低头看书,也不吆喝。”

蔡伟的读书笔记

时光像流水一样飞逝,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十年来,蔡伟的地摊买卖没有多少起色,但他对于古文的研究却越发深入了。

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却暗流涌动,命运又给蔡伟开了一个玩笑,他的妻子生病了。突然之间,生活的全部重担一下子全都压在了蔡伟肩上。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蔡伟必须挺直腰杆。

为了多赚一点钱,蔡伟放弃了“随性随缘”的小买卖,开始卖起苦力蹬起了“神牛”三轮车,就这样蔡伟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三轮车夫。

蹬三轮是个苦差事,需要起早贪黑,非常消磨人,导致蔡伟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没有空去读书。这还是自高中毕业以来头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让蔡伟觉得生活非常苦闷和空虚。

就在蔡伟感到艰难无助的时候,他生命中的一个贵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贵人叫做裘锡圭,他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时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是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泰斗。

有人就问了,蔡伟高中毕业后就一直潜伏在社会底层,他怎么会与裘锡圭这样的高级文化人产生交集呢?

古文爱好者的圈子比较小,志趣相投的人总会不期而遇。

作为一个自学古文的人来说,蔡伟是孤独的,周围基本找不到可以交流专业知识的人。对于勤恳钻研的人来说,网络是一个好工具,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联通四海五湖,蔡伟很早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