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从三轮车夫到复旦大学博士,如今教书育人,凭什么如此牛?
在你38岁的年纪,也许你已经成家立业;可就是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人,在38岁,却走进校园,开始当一名学生,他就是曾经的三轮车夫蔡伟。
年开学季,注定是一个非凡的一年,已经38岁的蔡伟,带着自己的行囊,来到复旦大学报名处,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
穿着简陋,神情忐忑,在众多十八九岁的同学中,蔡伟显得有些尴尬,又有些不伦不类,但此时的蔡伟,确确实实是一名大一新生,而他为了这一天,付出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而在之前的生活中,蔡伟也只不过是一个三轮车夫,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现年已经49岁的蔡伟,于年出生于辽宁锦州,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小时候家境不算差,从小热爱书法的蔡伟,写的一首好字,而且对古代文学颇有研究,而蔡伟也是一个偏科非常严重的人,小时候,别的科目成绩都一般,唯独语文在全校都是很优秀的。
小时候的蔡伟,喜欢读书,为了去图书馆,甚至还央求父亲给他办图书馆的借阅证,一年天时间,蔡伟便读了两百本书,渴求知识的蔡伟,在父母眼里,他是未来家庭的希望,更是全家人的骄傲。
然而,偏科严重的蔡伟,在高中时期,明显地被拉开距离,数理化只能考十几分的他,对考大学也不抱多大希望。
不甘心的蔡伟想再复读一年,可班主任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直言你偏科严重,复读也是一样的结果,心灰意冷的蔡伟,从此便辍学了。
好在父母都是工人,在那个年代,不上学要么打工,要么被父母安排工作,蔡伟也不例外,并没有躺在家里享受生活,而是被父母安排进当地的一家胶管厂,从此过上了和父母一样的工人生活。
这样的生活,一天天过去,蔡伟也逐渐习惯,并且接受了短暂的命运安排,可是爱看书的习惯并没有丢掉,只要是能看的书,他把当地图书馆看遍了,只到无书可看的时候,蔡伟明白他想要什么样子的生活。
因为平时上班只有8小时,空闲时间很多,无书可看的蔡伟开始摘抄古书,一本书抄下来,少则二十多天,多则三俩月都有可能,可他并不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妥。
可工人生活,也仅仅维持了3年时间便被迫下岗,没有学历,有没有什么技术的蔡伟,有没有资本做生意,最后无奈的选择到一所学校大食堂做起了馒头,一个月元的工资,干了整整一年时间,可这样的日子,并不是蔡伟想要的。
做生意没门路,找工作又找不到合适的,而此时的蔡伟对人生多少有些失望,偶然的机会,他觉得自己做不了大生意,可以做些小本买卖的生意啊,于是,把仅有的一点钱拿出来,买了一辆三轮车,等着三轮车卖冰棍,当然也是很佛西的做生意,不吆喝,也不拉顾客。
你来买,我抬头招待,你不来,我便低头看书。
年过20岁,父母也急了,觉得该该自己的儿子找个媳妇了,经过媒人牵线,认识了在报社当发行员的妻子,两人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最后便进入到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日子,让蔡伟感到压力很大,住的房子都没经过装修,更别提什么家具了,唯一拿得出手的,也许就是他这些年来买下的书籍。
妻子压根对蔡伟的行为看不懂,只觉得丈夫是一个爱读书的男人,平时也不会反对,到了90年代初期,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从此,蔡伟便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
无心插柳柳成荫,偶然间,在网上认识了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两人在网上相谈甚欢,可能迫于对梦想的追求,蔡伟给裘教授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多年来对古文字的研究,而此信也深得裘教授喜欢。
其实,也仅仅是因为蔡伟对功名利禄的淡薄,让裘教授觉得这不仅是一个人才,而且是一个只对知识渴求的年轻人。
之后的几年,蔡伟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像裘教授一样的大人物,互相探讨,彼此共进,几年下来,蔡伟的生活没什么变化,但他的心境越来越压不住对大学校园的渴望。
年,已经35岁的蔡伟,正当壮年之时,妻子却病倒了。
而面对高昂的医药费,蔡伟只能求助亲朋好友,前前后后借了5万元,可是这笔巨款,何时能还清?蔡伟并不知道,自己蹬三轮车,一天顶多赚三四十块钱,一年不吃不喝也就只能赚四五千块钱,最少得十年还不一定还得清债务。
即使有贵人北大教授董珊的帮助,可还是无法满足蔡伟的需求,到了年的时候,与自己相识多年的裘锡圭教授伸出援手,给蔡伟安排了一份工作,并且还让蔡伟在复旦大学读博士。
可是只有高中学历的蔡伟,是没有资格直接读博士的,只能从本科到硕士,最后才能读博士。
补课,对于蔡伟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毕竟阔别校园几十年,早已不适应,而且已经成家的他,还要照顾妻子。
但无路可走的蔡伟,还是决定从本科开始读起,复旦大学也是对人才宽容度极高,不仅不需要蔡伟学英语,还给了他很多便利。
跟着恩师裘教授,在复旦大学度过了6年,在这6年时间里,蔡伟潜心学习,最后顺利毕业。
可即使是所谓的“博士”毕业,但在日后的求职过程中,还是不顺利,好在贵州安顺学院成了及时雨,把蔡伟应聘成为一名老师。
从此,蔡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天教书育人,晚上妻儿团聚,生活好不惬意。
那么,蔡伟凭什么如此牛?我觉得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然后机会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