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意思是人们求学,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现在看来,这里所说的“退”,就是不学习你就落伍了,会失去机会,丧失机遇。
都说“能拉开人生距离的是在下班时间”,现在看来一点没错!
别人下班了去喝点小酒,他去图书馆看书;别人忙着搞副业赚钱,他去图书馆看书。
他就是蔡伟,12年前,他还是一个高中学历的下岗工人,摆过地摊,做过人力三轮车夫,却利用业余时间看书20多年,被古文字学泰斗裘先生发现,并聘入复旦大学工作。
努力的人生就是这么诧异,12年过去了,蔡伟如今怎样了?
一、20多年岁月,与书为伴
蔡伟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也没有什么文化,都是普通工人。年,蔡伟高中毕业,由于平时严重偏,唯独好学语文,最终因为其它科目的成绩不理想,落榜了,没考上大学。
对于一个贫穷的孩子,很多时候只有一次高考的机会。蔡伟就是其中之一。
他高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锦州当地的一个胶管厂工作,成为了一名工人。工作之余,他就去附近的图书馆看书。
看书是他的一大爱好,把业余时间都用来看书。但是他看的书并不是普通的书,而是一些古文献资料之类的书籍。家里人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也不管他,反正不用花钱。由于书太贵,蔡伟买不起,读到好的资料,他就把它抄下来。
如今,看他当年抄写的典籍,纸张已经发黄,钢笔字也褪去了本色,扉页上的时间“年”依然清晰。
然而命运没有给太多的眷顾,也许是努力还不够多。
年,由于胶管厂经营下滑,蔡伟下岗了。为了生活,没有什么技能的他选择在一家商场门口摆地摊,只图个温饱,业余时间还是用来看书。
到了年,蔡伟放弃了摆摊生活,开始在锦州蹬三轮车拉客,这样子他就可以一天挣到30多块钱。风雨无阻,一个月下来,他就可以挣到元左右,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但是生活过得还是很拮据,因为这段时间,他的妻子生病需要用不少钱。
即便是如此,蔡伟依然不忘看书,只是比以前少了许多时间。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由于20多年来,他对古文书籍的热爱,被古文字学泰斗裘先生发现,并被复旦大学聘用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二、和伯乐裘先生的故事
早在年,因为“佐子”,蔡伟结识了古文字学泰斗裘先生。
而他之所以爱上古文学,也是因为裘先生。那时高二,他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小学”吸引。
据了解,“小学”,是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要读懂这些文献,搞清楚真正的古代的来龙去脉,我们的思想、习惯和生活根源又在哪里,就需要对古文字进行研究,而“小学”就是针对古文字研究而设的一门学问。
后来,蔡伟在国学网上,根据“小学”取了一个叫“抱小”的网名,意为“志向小学”,并偶尔发表一些关古文字研究的文章。
巧合的是,裘先生也喜欢上国学网逛逛,不经意间看到了蔡伟的文章,并被文章吸引住,两人开始在网上进行了古文学交流。
年,因为“佐子”,蔡伟和裘先生的关系更深了。
那年1月,裘先生发表一篇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表示不知道“佐子”的意思。蔡伟看到之后,就写信告诉裘先生,说“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嗟”,是叹词。
裘先生收到信之后,很赞同蔡伟的看法,并为此在年第三期《文物》上,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称蔡伟“其言甚为有理”。
蔡伟能够对枯燥乏味的古文学有如此大的兴趣,并坚持20多年,实属难得。
“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了,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裘先生说。
年,裘先生感觉到蔡伟在网上沉寂了不少,之后打听到他为了更多的钱给妻子治病,去蹬三轮拉客了,所以他看书的时间变得很少,发表的文章更少。于是裘先生有了想帮助他一把的想法。
裘先生说:“如果蔡伟因为环境不好,就这么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当时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刚好要和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于裘先生与相关人员商量后,决定临时聘请蔡伟。
年9月,蔡伟在裘先生的盛情邀请下,来到了上海工作。
三、如今怎样?
蔡伟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在裘先生的推荐下,已经38岁的他,又获得了复旦大学考博的机会。
年4月23日,38岁的蔡伟,通过复旦大学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的讨论,被破格列入了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先生。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安顺学院图书馆工作,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四、结语
一个人业余做一件事情一年很容易,坚持做几年很难,能够坚持20多年就更难,做到的人也是寥若晨星。下岗工人蔡伟不仅做到了,还把它做出了成绩,抒写了一个普通百姓通过看书改变命运的神奇佳话,并树立了看书有用、读书改变命运的好榜样。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所以米酱建议大家有时间多读书。
也许我们不可能有蔡伟那样的际遇,但是通过看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何乐而不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