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当农民,只为初心
年,日本留学的“海归”硕士康英德做了件“疯狂”的事:他在厦门市同安竹坝承包了50亩地,投资上百万开辟农场,全心投身到农业中去。
因为在他留学期间,深刻体会到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和局限性,当时的先进农业灌溉和种子研发技术基本被发达国家占有。尤其是家乡胡萝卜种子长期被国外垄断,“坂田”种子均为雄性不育一代杂交,只能用于生产,不能用于育种留种,农民需要常年复购,种子成本居高不下,不到g的种子价格就高达1万元,而种一根胡萝卜才赚几毛钱,农民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
胡萝卜,中国种植面积占全球三分之一,但高端品种中,九成以上是洋种子,主要来自日本坂田、法国威玛、日本住化、日本泷井,国产种子仅3%。
这让他下定决心回国,在中国制种行业里贡献力量。然而康英德回报家乡这颗初心,却受到了父亲的质疑。父亲送儿子出国留学,就是希望康英德以后能找个轻松的工作,不要再回家种地。但康英德明白新型农业技术对于农民的意义,他看得更远,也想走得更远。
一个夹子改变了中国种苗市场
刚走入制种生意,康英德决定先从能提高农民收益的种子入手。
当时同安区周边几个村都是种茄子为主的,康英德深知,茄子是一种费工、费力,不耐重茬,病害频发的蔬菜品种。
为寻找到更易于管理同时让农民收益好的蔬菜品种,他走访了厦门周边的市场(厦门作为南菜北调的主要产地,周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发现黄皮椒在外地销量很好,尤其到了冬天,北方市场需求很大。
当时,茄子亩产在八九千斤,收购价格2元多一斤,一亩地能卖近两万元;而黄皮椒的外地收购价是3元多一斤,亩产一万多斤,一亩地就能卖四万多元,相较茄子多赚1-2万元。
于是,他把目光聚集到黄皮椒上,培育出高产的黄皮椒苗。为了改良不易抗病的黄皮椒苗,康英德便想到了嫁接技术,将黄皮椒苗嫁接到另一款根系发达且抗病性强的辣椒苗上,让嫁接苗延续两个品种的优点。
但是创业不久,他就迎来了一个大挑战:嫁接苗的接口处都有小黑点,有的甚至大面积发黑,整株苗开始腐烂。一个育苗棚里30%都是坏苗,5个棚的辣椒苗就要损失六七十万元,这对创业刚起步的康英德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
培植种苗的过程充满艰辛,基质、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病虫害等因素都会影响种苗成活率。经过在播种、嫁接、定植中反复分组研究,康英德终于找准了问题所在——嫁接夹。
这种套管密闭性好弹性也好,但遇到高温天气,嫁接口就会因为不透气而发黑腐烂。病因找到了,康英德与创业团队一遍又一遍地对嫁接夹的切割技术进行改进,耐心完成每次从播种到定植长达几个月的漫长周期。5年后,在失败中一次次总结经验的康英德团队终于实现了技术突破,年,他们自主研发的嫁接套管使种苗成活率提高了90%以上。
种苗问题解决了,如何让菜农安心种上,康英德决定把黄皮椒苗免费给周边农户种。七十多天后,黄皮椒成熟了,亩产高达一万两千斤,当时市场黄皮椒的收购价到了三块多一斤,一亩黄皮椒就卖了近四万元。一时间,同安区很多农户都来找康英德订辣椒苗。
仅年上半年,康英德的辣椒苗就卖了多万株,销售额达多万元。如今,他经营的种苗产业已排名全国前5位,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2.2亿株,生产种苗占同安区种苗市场70%的份额。
做一个真正的农民企业家
即便在农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再“看天吃饭”的今天,天气和环境仍旧会深度影响农业生产。
年中秋节,17级台风莫兰蒂从福建厦门登陆,一夜之间,康英德基地里十几个大棚全被台风吹坏,其中五六个大棚里刚育好的种苗直接被压在废墟里。
整个厦门的种苗行业,也因为这次台风发生了不小的波动。市场上各种蔬菜苗紧缺,许多种苗公司为了挽回损失开始涨价。
而康英德站了出来,告诉农民们他家的种苗绝不趁机涨价,所有种苗按原价销售。并对那些在台风中受灾较重、经济困难的种植户,康英德以低价甚至赠送的形式给他们供苗,力求农民有苗可种,帮助大部分农户渡过了难关。
自此,康英德坚持“亏自己不能亏农民”的做事原则和“农民吃肉,自己喝汤”的做事方式,已经在农民心中树立了好形象,成为了口口相传的“好农民”。
正是这群新农人的努力与坚持,让农业焕发新的生命力,把农业产业做强做大,让农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
免责声明:
“农场视界”(“scstnclm")由四川省农副食品流通协会官方打造,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