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某天,当时七机部部长钱学森对一机部局长周子健说:“老弟,如果现在再不搞出来,将来(导弹)只能扛着走了”。令两个人万分心焦的,就是将被用于DF-3弹道导弹拖载、被人们称为“天字第一号”的“黄河”JN重型越野牵引车!
迫于当时岌岌可危的中苏关系,二炮部队急需一型具有高机动性、可用于拖拽各型战略导弹的越野型重型牵引车,以提高导弹部队的生存能力。这项重任,最终落在了始建于年的济南汽车制造厂的头上。但是研制工作并不顺利,直至年代初,都没有可牵引、拖载在研DF-3(东风-3)系列中程地对地导弹的重型牵引卡车。
作为中国最早的重型卡车生产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即后来更名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大家俗称的‘中国重汽’,为了统一名称方便阅读,后文仍称为‘济南汽车制造厂’”)在年4月即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型8吨重型卡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朱德元帅为此亲笔题写黄河两字!
其实,“黄河”JN跟解放CA30、东方红LT、红岩CQ等一样都是借鉴国外经典军车底盘来研发,只是“黄河”JN借鉴的是捷克太拖拉TATRA-车型。而太拖拉公司已经在军用重型车辆等越野型卡车上采用了脊管式大梁车架和摆动式半轴结构,独立悬挂已经不是该厂“高难尖”的产品。可是,济南汽车制造厂受制于当时我国重工业、汽车行业的基础薄弱,却在研制独立悬挂、铝制车身方面进展缓慢……
“黄河”JN作为国内研发的第一型采用独立悬挂的军车,拥有7个防滑差速器(四个轮间三个轴间)。而毫无技术储备的济南汽车厂在防滑差速器方面,甚至参考了从国民党缴获的万国牌载重卡车的装车件。由于铝合金材料和工艺不过关,件材在-40℃环境下变脆(橡胶管也是如此),不得不将车桥等改回铸钢材质。
另外,还将弹性元件由原来的弹簧改成了与坦克同理的扭力杆方式。即便是这样,万般无奈的济南汽车制造厂还是迫于形势,在该厂“黄河”JN-的基础上改进生产了黄河JN-型6x6越野卡车(就是在JN-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后桥),作为应急过渡车型(共生产辆)。
年,第一批6x6驱动的“黄河”JN-型重型越野卡车研制成功。该车采用轻量化的铝合金悬架,为提升车架纵梁(长达8.8米)的强度,采用Z型横截面,并将钢板厚度提升至10毫米。全新的双A型下摆臂+双行程减震器+扭杆弹簧构成全独立悬架。JN-卡车上采用的上述新技术和新工艺,也促进了济南汽车制造厂的产业升级,为之后JN-的研制成功和量产奠定了基础。
年“黄河”JN-车型开始进行路试,年“黄河”JN-完成与东风-3中程地对地导弹的合装测试,年“黄河”JN-定型!
自年测试车型的小批量生产,截止到年,由济南汽车制造厂研发、生产的“黄河”JN-型8x8轮驱动重型越野卡车共生产了台(+)。虽然年之前的车型还存在烧轴承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是为克服“有弹无车”问题,JN-车型先后成为我军第二炮兵DF-3中程地对地导弹和DF-5远程地对地导弹的牵引车和运载车。
在年庆祝建国35周年的阅兵仪式上,百折不挠的济南汽车制造厂工程师们,终于让JN-车型修成正果——外形硬朗、颇有欧美军车范儿的JN-拖拽着DF-5远程地对地导弹缓缓通过天安门前——当时很多人还以为这款军车是从国外进口的......
(本文来源:玻羊车界,参考文献及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