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不论是读书,还是搞研究,或者是经商都应该遵循自己的本心,如果你不是从心里喜欢某一件事情,哪怕再好的学习研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的年轻人为了高考完全放弃自己的初心,毕竟现在高考要和分数挂钩,分数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学习纯粹学习,不论自己爱与不爱。
有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却影响了他的一生,这个人就是当年高考落榜的蔡伟,蔡伟出身一个贫困之家,虽不富裕,但供他读书还是可以的,但是他从小就喜爱古文,对别的学科都是一窍不通,特别是英语和数学,可以想像高考肯定是名落孙山。高中毕业后就进了一个胶管厂上班。
不管读书时的志向有多高,一旦落榜成为普通工人,谁还会为自己的爱好付诸行动呢?日复一日的工作,消磨掉了读书时的书生意气,哪里还会去看书呢?蔡伟就不一样,他热爱他所研究的古文学,他专注于他的“小学”,那么“小学”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小学”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学,音韵学跟训古学的一个统称,可以理解成语言文字学。
他研究古代文字是因在高二时,曾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袭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的“小学”所吸引,为了看这样传统的古书,在当时的锦州这些冷门学科书没有卖的,他只好去图书馆看,为了自己看起来方便,他边看边抄。在我们们现在的社会,居然有人为了看书而手抄整本整本的古文书,他的这种务实精神让人佩服。
年,裘先生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鸟赋初探》一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鸟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看过后写信告知“佐子”应读“嗟子”,也就是“嗟”是叹词。后来在年第三期《文物》上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并称赞蔡伟“言甚为有理”。
年蔡伟在国学网上发了一些文章,虽然数量很少,但他的言词都很准确。裘先生说:蔡伟的想法有见地,就像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不怎么好理解,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极”写成“亘”,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
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曾称赞他,现在搞古文的,名义上是教授,实际上还没有他这个水平,裘先生还曾说连他在有些方面都不如蔡伟,裘先生曾建议蔡伟考研,但是蔡伟说他的英语水平太差了,没办法考。但他一直坚持在工作之余看书研究,年由于妻子生病,高昂的医药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为了多挣点钱,他摆过摊,后来又学会了蹬三轮车,因为蹬三轮车赚钱多一点,可是他再没有时间去自学了。
裘先生得知蔡伟因家境困难而放弃了古文字的研究,他觉得很可惜。刚好当时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要与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裘先生和复旦大学教授刘钊商量后,古文字研究中心决定临时聘请蔡伟来工作,蔡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裘先生的认可。
年4月23时,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这对于蔡伟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在工作之余十多年坚持自学而应得的报酬,如果不是他对古文字学的真诚之心,谁又能做到呢?
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了付出才会有收获。蔡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三轮车夫最后成为复旦大学的博士,这说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