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更多标准英文版。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提出并归口。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食品用脱氧剂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签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并描述了食品用脱氧剂质量的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食品级原辅料生产的食品用脱氧剂的生产,检验和销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包装储运图示标志QB/T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脱氧剂oxygenabsorber在规定时间内,能与氧发生反应,将食品包装内的氧气浓度降低至0.1%(体积分数)以下且保持一定时间的产品。注:按防油防水性能分为防油防水型和非防油防水型。.2总吸氧量totaloxygenabsorbedcapacity最大吸氧量maximumoxygenabsorbedcapacity在常温常压下,单位包装产品在规定时间内能吸收氧气的最大体积。.标称吸氧量nominaloxygenabsorbedcapacity单位产品将密闭空间中氧气的浓度降低至0.1%(体积分数)以下且保持一定时间的所需最小吸氧量。.4吸氧速度oxygenabsorbedspeed在常温常压下,单位包装产品将相应密闭空间中氧气浓度降低至0.1%(体积分数)以下所需的时间。.5防漏粉性能leakage-proofperformance防止包装内容物泄露的性能。4技术要求4.1原辅料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要求5检验方法5.1取样要求取样时,产品外包装开封后应及时对产品进行检测,时间应不超过5min。5.2感官从外包装中随机抽取包~10包样品,在光线明亮处,目测法检查外观,闻其气味。5.最大吸氧量5..1常压水(油)置换法5..1.1原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脱氧剂置于液封(液体分别采用白油或纯水)密闭容器中,试样吸除空气中的游离氧气后容器内外形成的压差引起密闭容器内的液面升高,液面上升的体积即为试样的吸氧体积。5..1.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如下:—一量简或带刻度容器:mL以上或满足待测样品24h最大需氧量,精度为5mL;——支架﹔——硅橡胶管﹔——烧杯;——洗耳球。5..1.测定步骤将试样固定在支架上,与烧杯、量筒,洗耳球和硅橡胶管组成如图1所示的测试系统。用洗耳球调整量筒内的液体液面至量筒读数刻度处,然后从量筒中抽出已捏紧的硅橡胶管,观察液面的初始位置和恒温常压条件下液面位置变化值。6检验规则6.1组批同一批原料、同一工艺、同一班次生产的同一产品为一批。6.2抽样方法和数量以随机取样法抽取样品,抽样数量满足检验需求。6.出厂检验6..1每批产品应由生产企业质检部门,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出厂。6..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防漏粉性能(漏粉量﹑无污渍八防油性能、防水性能、跌落性能。7标签,标志7.1脱氧剂的内包装材料外应标注醒目的“脱氧剂”(或等效名称)、“不可食用”等字样;铁系脱氧剂还应标注“不可微波”(或等效字样)。7.2包装储运图示应符合GB/T的规定,单片(包)小包装应标注产品名称或简称。7.外包装应标注包括产品名称及型号,数量、本文件编号、生产日期或批号,有效期,使用说明、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宜标注转包时间。7.4脱氧剂应以标称吸氧量标示产品型号。8包装,运输和贮存8.1脱氧剂应密封真空包装于具有一定阻隔性的外包装袋内。8.2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装卸运输应轻装、轻放、防止摔破。8.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附录A(资料性)标称吸氧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