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原理
在饱和土壤中,水分于土壤孔隙中形成不等的曲率毛管弯月面。由于土粒是浸润物质,其弯月面呈凹形,致使土壤产生了毛管水的附加负压力。各种土壤由于结构、质地、有机质含量以及孔性的差异,它所表现的负压力也随之不同。因此,尽管土壤含水量相等,但其所产生的负压力却不等。在同一土壤中,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所表现的负压力基本上是一定的,其负压力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它们之间呈函数关系。通过土壤水分与负压力的函数关系,可以从负压力的变化求得土壤含水量。
2)负压计的构造
负压计主要由多孔陶土管、水银压力计(负压力表)、蓄水管以及连接管道组成(见图6.7)。
陶土管是负压计的关键部件,其规格及质量至关重要。当蓄水瓶或蓄水管-负压表(水银压力计)-陶土管-连接管道的整个密闭系统中充满水后,调节压力表或水银压力计的指针为0.00,然后将陶土管插入所测定的土层中,土样立即吸取陶土管中的水分(陶土管为多孔体,透水不透气),仪器内部即产生负压力,当仪器内部负压力与土样负压力平衡时,水分不再外流。如土壤湿度增加,土壤中水分经陶土管流入仪器蓄水瓶或蓄水管,当仪器内压与土壤中负压力相等,水分再度停止运动。由于土壤湿度的变化,引起仪器中水分外流或内流,通过连续的水银计(或负压表),可观测负压的变化,从而反映水分移动情况及数量。
3)陶土管的选择
陶土管壁孔隙应为0.9?1.3μm在饱和水分的条件下,使管壁受0.85atm(latm=.kPa)时,管壁应有一定的透水能力,但不透气。为了测验陶土管是否透气,可将陶土管接上抽气机,于水中抽水,使水单向流经管壁约2h(此时管壁中孔隙应已全部充满水),随后,再将陶土管接到打气筒上,当打气筒达到0.85atm时,水中的陶土管仍无气泡,表明该陶土管不透气,是合格的。陶土管的透水速度应大于0.1mm-atm-1e陶土探头的形状种类有管柱型、喇叭筒型、环型等如图6.8所示。
选用陶土探头时,可根据测土区位,自行选择适宜型号,如测土壤横断面水分,可选用喇叭筒型(其安装法见图6.9),如测定土壤不同层深水分,可选用管柱型(其安装法见图6.10)。
4)负压计的安装及测定步骤
安装负压计时应使蓄水瓶与水银压力计间没有气泡。为使蓄水瓶中不存在气泡,应以缓慢细流往蓄水瓶中注水,在水银压力计开口一侧管口接上胶管,如有气泡,则不断挤压胶管,此时水银柱上下移动,这样就能将气泡排掉。所用的水应加热煮沸、排除空气、冷却后立即加入蓄水瓶。田间观测场地安装负压计,应安装牢固,并须有罩子或百叶箱保护,防止太阳直射。安装负压计时,在观测场地用土钻钻孔,将陶土管安置于预测土层中,并用原土埋好。
在实地观测前,先在室内制作欲测土壤水分与相应负压力间的关系曲线。取欲测土样,配制各种含水量(5%、10%、15%、20%、25%、30%等)的土样,插入负压计平衡后,测定负压表读数或水银压力表数值。每次测量后,再测土壤含水量(因陶土管中水分与土壤呈现新的平衡,在陶土管周围15cm内);以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为纵坐标,负压计读数或水银压力表的汞柱高(mm)为横坐标,画出相关曲线图(见图6.11)。为了使曲线图准确,应定期从陶土管四周(15cm内)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校正曲线图。
由于土壤有后滞现象,土壤由湿变干及由干变湿过程中可测出两条关系曲线(见图6.11)。因此,在应用负压计测定含水量时,应考虑土壤湿度是由干变湿,还是由湿变干,再决定采用何种曲线。
温度影响:温度不仅能影响水的表面张力,而且还会影响仪器各部件的体积,所以,观测压力计时,最好选择温度变化小的早晨6?8点钟进行。
应用负压计测定土壤含水量比较方便,可以定位观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负压计测定土壤含水量指导灌溉。
负压计测定土壤含水量适于湿度较高的土壤(吸力小于0.85atm),其误差一般不超过2%。在干土(吸力大于0.85atm)中使用时误差偏高。当降雨、灌溉或排水之后,不能立即读数,一般需经过12h平衡后才能观测,因为陶土管有惰性。尽管负压计是密闭的,但由于水分出入陶土管,水中常有空气逸出,故蓄水瓶中隔一定时间就有气泡生成,必须及时加水排出空气。
管式真空表型负压计的安装步骤与水银压力表负压计(见图6.7)相同。根据测定土层深度需要,可选用适宜的胶管(或塑胶管)长度,埋入土中如图6.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