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官山泵站外,大风呼呼吹过,雨水拍打在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这样的天气还能下水吗?”
“汛期要来了,只要没打雷,就得下水检查。”
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南海潜水分队队长李伟津显得十分淡定。
4月15日,广东宣布入汛。作为防洪泄洪的主要水利枢纽工程,水闸和泵站的顺畅运行,是当地安全度汛的关键因素,清障也因此显得极为重要。而承担清障工作的,正是潜水队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蛙人”。
执行任务分工明确,除潜水员外两名队员在岸上做保障工作。
水下3米与垃圾“大战”
4月8日,又是一天清障工作的开始。
在官山泵站外,李伟津和6名队员换上潜水衣、系好铅块潜水腰带、背上氧气瓶,准备执行水下清障任务。
6名队员分工明确,陈金江、吴伟洪负责水下作业,梁俭欣、陈兆成岸上保障,李伟津、陈锦清待命救援。下水前,李伟津让6名队员在任务表上再次确认工作任务并签名。
执行任务前,南海潜水分队列队,由队长记录任务内容。
“水下作业是高危行业,反复确认工作事项是再一次的安全提醒,也为追查过往任务信息保留线索。”签过名,陈金江、吴伟洪就背着50多斤的装备下水了。
顺着拦污栅旁窄小的楼梯往下走3米,陈金江和吴伟洪来到了江面。再次调整设备后,他俩向岸上的队友举手示意,操控着潜水衣的压力阀缓缓沉到水底。这时,他俩距离水面已经有3米。
水下被大风和雨水搅得一片浑浊,陈金江的眼前如黑夜一般昏暗。早就习惯摸黑作业的他凭着经验和感觉,很快摸到了拦污栅,将挡在拦污栅前的枯枝装进与他一同下潜的篓子。遇到与拦污栅“死死纠缠”在一起的塑料袋,他就拔出卡在腿肚的潜水刀,把塑料袋切开一个口子,再使劲拽出来。
队员潜入水底打捞上挡住水闸拦污栅的垃圾。
没过多久,篓子装满了。陈金江拽了下绳子,岸上的李伟津心领神会地拉动绳子,将篓子带出水面。
潜水队员从水闸安全梯返回岸边。
工作中途,装卸垃圾的小船从远处驶来。见此情形,李伟津奋力挥手、重复喊话“关掉发动机”,他担心转动的螺旋桨会伤到一会儿就要浮上水面的队员。他说,“岸上的队员要时刻警惕,一刻都不能放松,任何变动都可能会危及到水下队员的安全。”
执行任务分工明确,除潜水员外两名队员在岸上做保障工作。
30分钟后,队员轮换了一次。2小时后,他们在官山泵站最外围拦污栅清掉了20篓垃圾。清走最外围的拦污栅上的垃圾,意味着官山泵站汛前清障工作完成了1/3。李伟津说,官山泵站从内到外一共有3道拦污装置,潜水队一般要用2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泵站的全面清洁。
“前些天我们刚换了新的拦污栅,水下还算干净,清污效率也高些。”下午4点,潜水队提前完成作业任务,陈金江也有些疲惫了。
打捞上的垃圾将由专人回收。
以前下水靠“憋气”曾一天下水超次
看着陈金江,老队员冼让胜想起了刚入行的时候,他感慨地说:“现在的条件好多了,以前还没有氧气瓶这些设备,水下作业全凭一口气。”
21年前,冼让胜还是一名“耕塘佬”。仗着自己水性好,他闲时会接些散活,主要是潜到鱼塘底帮别人捉鱼。在西樵镇简村,像他这样水性好的村民还有好几个。很快,他们被相中,为南海的水利枢纽工程水下清障。
“多了一份收入,也不影响养鱼,试试就试试。”冼让胜没有多想,和三四个村民组成了潜水小队,这是南海潜水分队的前身。不过因为条件有限,冼让胜和队员最初都是“裸”着下水,没有潜水衣也没有氧气瓶。
就算水性再好,他们的憋气极限也不过两到三分钟。时间一到,就得重新浮到水面换气再下水,循环往复。正因如此,水利枢纽工程的清障效率并不高。就算是全队出动,至少也用上三到四天的时间。期间,每名队员每天下水远远超过次。
为提升潜水队员技能水平,更好地保障队员的生命安全,冼让胜和队员被送到广州潜水学校接受专业训练。训练归来,他们顺利拿到了技能证书。南海也为潜水队员配备了专业潜水设备,让他们不用再“憋气”下水。
队长李伟津检查氧气筒。
到了年,广东省三防总指挥部发布了《关于成立广东省防汛前线民兵轻舟机动大队》通知。通知规定,要在佛山设立佛山潜水一分队、二分队以及南海潜水分队、顺德潜水分队。
南海迅速响应号召,同年正式组建成立潜水分队。“以前像钟点工,做完一次就结一次工钱。现在成立了南海潜水分队,我们成了正式工。”冼让胜开心地说,之后,队伍从原来的7人增加到10人。另外,每个镇街配置2名潜水员,“全队一下子增加到26人。”
除了人数变多以外,队伍的训练也更加全面、规范。从年开始,南海潜水分队每月固定6天开展集训,包括体能训练、防汛抢险水下训练、潜水知识学习等。不仅如此,每年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春季的汛前摸查;夏季的水下铺布;冬季的穿戴干式潜水衣水下训练等。经过科学训练,潜水队逐渐成为南海乃至佛山防洪救灾的中坚力量。
队员正在单杠上训练。
多次应汛出击及时化解险情
在众多的防汛救灾中,李伟津印象最深的一次,发生在年6月。台风“艾云尼”在阳江海陵岛沿海地区三次登陆。受其影响,佛山各区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中,7日8时至8日8时更是打破纪录,成为佛山有气象记录以来当日最大雨量。
强降雨给南海带来了严峻考验,各镇街多处出现严重内涝。为此,南海各个泵站火力全开,借助电力将内涝积水排至外江。可就在这时,狮山三江口电排站1号水泵却被杂物卡死以致无法运作。如果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该电排站覆盖范围内的亩农田将承受更大的打击,狮西村、狮岭村和莲塘村村民人身安全将遭受严重威胁。
为了更快地抢修水泵,南海区三防办当即决定由南海潜水分队进行下水清障。作为本次行动的水下潜水员,李伟津快速下潜到四米深的池底,小心翼翼地触摸故障部位,确认故障是因胶管缠绕水泵叶片所致。
李伟津顿时压力倍增。原来,水泵外还罩着一个开口向下,距离池底80公分且不可拆卸的泵壳。“这个高度很尴尬,我无法钻到壳内清障,只能用身体贴着泵壳外壁,再把手臂伸进壳内,凭着触感去清障。”李伟津说,就算是在地面,这也是一个别扭且难以发力的姿势,受水下浮力影响,难度更是成倍增加。
李伟津没有时间顾虑太多。他用脚尖点地、身体紧贴泵壳的方式固定自己,再用手小心触摸寻找胶管。找到之后,他试着把胶管拽出来,可惜胶管缠得太紧,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只能用刀子割断胶管了。”李伟津一手拉紧胶管一手费劲地割开胶管,终于切断并拽出一小段胶管。大半个小时后,他终于把所有胶管清理完毕。水泵也在当天下午1点重新恢复运行,避免强降雨对南海狮山造成更大的损失。
李伟津说,这只是他们防汛救灾生涯中的日常,之前,南海潜水分队还参加了年罗南泵站抢险工作,与上千名抢险队员成功封堵罗南泵站管涌险情,守护了南庄镇十几万人口的人身安全。
如今,新一年的汛期已经到来。面对新的挑战,李伟津和队员们已经做好准备,也将全力以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