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历考上复旦博士,安顺成第二故乡,看

三轮车夫、摆摊小贩

下岗工人……

这些关键词组成了

复旦大学这所高等学府校史上

第一个以高中学历报考博士的学生——蔡伟

热爱文字,却致高考落榜

年出生的蔡伟

从小就对文字有一种莫名的喜爱

遇到不认识的字便抱着厚厚的字典查

甚至连语文老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

也会向他请教,渐渐地

查字典已经无法满足他的“好奇心”

他开始转向古籍研究

……

这样热烈单一的喜爱

使得蔡伟偏科严重

除语文之外,其他科目几乎一塌糊涂

最终导致他高考落榜

进入一家胶管厂当工人

然而,稳定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三年之后工厂效益不好

他成了第一批下岗的工人

之后,蔡伟摆过摊、蹬过三轮车

收入只够糊口

家里连续10多年没交过取暖费

屋子里和冰窖一样冷,水管常被冻住

睡觉要盖三四层厚棉被

冬夜常常被冻醒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佐子”之缘,偶遇慧眼伯乐

生活虽然艰难

蔡伟却一直没中断学习之路

摆摊间隙,他会忙里偷闲读书

别人扔掉的废烟盒

他经常捡来抽出锡纸记笔记

书店的新书动辄几百上千

蔡伟就只买旧书

每隔两三天还要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回家看

不外借的书,他就整本抄下来

这些简陋的手抄本因为经常翻阅

变得越来越薄……

尽管历尽坎坷

蔡伟仍坚守着古文字的孤岛

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

在《文物》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称出土文章《神乌赋》中的

佐子一词应当被翻译成不明的意思

但蔡伟看了之后却有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这是一个叹词,并没有明确的释义

可以翻译成嗟

他立刻将自己的看法写信寄给作者

裘锡圭看到后表示蔡伟说的很有道理

于是便又刊发了一篇文章

更正了自己的观点

并且还指出蔡伟说的很有道理

自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看似偶然,实则厚积薄发。

坚持学习,成复旦博士生

蔡伟对古文字的研究之深

和对学习的不断追求

使得裘教授爱才心切

得知蔡伟妻子患病、家庭经济困难

便将蔡伟聘请进

《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研究团队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

蔡伟的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了认可

出于爱才和惜才

三位著名学者联名为蔡伟写了推荐信

连同复旦大学的申请一起报送教育部

已经38岁且仅有高中文凭的蔡伟

被列入了复旦大学

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

师从裘锡圭教授

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

蔡伟读博期间,除了研究本专业

导师还要求他必修部分本科、研究生课程

恶补基础性通识课程

就这样,蔡伟花了6年才读完博士

但没有第一学历,年纪又偏大

蔡伟在就业时犯了难

拿着复旦大学的博士学历却频频遭到拒绝

这时,贵州安顺学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

每一件努力去做的事到最后都是会有收获的,或迟或早。

高校教师,心安即是归处

安顺学院对蔡伟的资料进行了相应的考察

发现蔡伟在学术钻研方面

有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同时在训诂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蔡伟得到了专家学者很高的评价

因此向他发出邀请

进入安顺学院后,蔡伟在博士工作站

专职从事学术研究

在安顺这些年,蔡伟笃信精工出细活

一年只发表一两篇论文

“如果没什么真知灼见,就干脆不写

写一篇至少要解决一个问题。”

这是蔡伟的原话

年,蔡伟的博士论文出版

年,蔡伟作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青年学者访谈的主讲人

分享了自己的求学、治学经历和心得

潜心治学之余

蔡伟也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