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
无论风雨交加还是漫天飞雪,
他们每天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地
坚守在环卫岗位上,
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达城美丽的“容颜”。
凌晨四时许,
人们还沉醉在睡梦中,
年过花甲的龚福修便早早起床,
穿上工作服,
从南城快步赶到老城区管辖的保洁地段,
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护栏擦得真干净,摸起一点不脏手,是干的点老实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很辛苦。”近日上午9时许,社区途经通川大桥上,看见龚福修正认真地擦洗着护栏,不少路人对他夸赞声不断。
“本职工作应该的。”龚福修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这段时间天气还不算太热,三伏天桥上温度才高,护杆更是滚烫,在火辣辣的骄阳下干活,工作服一会就湿透,每天衣服上都留有不少白色的汗斑。冬天桥上寒风刺骨,干活也特别冷,还常被护栏上的锈铁皮挂伤手指……
“每天起早贪黑,确实很辛苦。”一位大妈说,希望市民们讲文明,不要乱扔垃圾与乱吐痰,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减少他们的劳动强度,共同维护达城的美好环境。
龚福修称,他家住南城“蜀东花园”,每天清晨4点便要准时起床,原是负责通川桥下滩头街的保洁工作,现管辖地段是通川中路徐公祠巷至通川桥上。每天来后,便借着路灯先将地面上的垃圾全部清扫干净,然后再在路边摊或小食店随便吃点早点,小憩一会便上桥清扫人行道和擦洗桥上两边的护栏。“我们每天两班,早班是清晨5点至中午12点,下午班是中午12点至下午7点,两班轮换,每月工资元,没有节假日,无论天晴下雨都要上岗。”
龚福修老家原在达县渡市区,家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后又调到乡农科队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结婚后为了养家糊口,便与几位老乡前往黑龙江省的一个胶管厂打工,由于收入较低,一年后便回到四川参与修建川陕国道,国道完工后又回家继续务农。为了改善生活,10多年前,他便与老伴来到达城,老伴在一家店里打工,龚福修则到一个建筑工地干活,后来又给一家洗衣厂老板收货,几年后便加入到达城的环卫队伍中。
“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劳动光荣。”龚福修告诉社区,环卫工作虽然辛苦但并不低贱。龚福修现已年过花甲,儿女们曾多次劝他休息安度晚年,但龚福修称,自己身体还健康,同时为了达城的市容市貌更加亮丽整洁,他与全城的环卫职工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再苦再累也要尽心尽力地干好本职工作,为达城早日成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来源:达州日报
作者/来源:达州城管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