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层胶是输送介质的第一工作面,也是适用条件最苛刻的部位.
对内层胶的要求良好的致密性,特别是输送气体的高压胶管
对输送介质有良好的适应性,如输油胶管要求耐溶胀,化工胶管要求耐磨蚀,泥沙胶管要求耐磨损,食品胶管要求无毒、无味.
具有一定的弹性、柔软性、耐老化性.
工艺上的要求与其他部件硫化速度匹配,即与外胶相接近,但要慢于布层胶.
适于工艺加工性的要求,如半成品有足够挺性,收缩性小,压出,压延表面光滑,易于成型。
配方设计要点胶种选择上,以天然胶和丁苯橡胶为主,或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并用;
也可采用橡塑共混,并可使用适量的再生胶.一般含胶率为25%~30%.
补强填充体系,补强剂可谓高耐磨炉黑、半补强炉黑、通用炉黑并用,通常以两者并用的综合性能较好
填充剂以碳酸钙、陶土等无机填料为主.
软化增塑剂方面,石油系软化增塑剂如重油、机油、松焦油和固体软化增塑剂如沥青、石油树脂并用
防护体系方面,以胺类防老剂,如防老剂A等为宜.
2.擦布胶的配方设计擦布剂也称为布层胶,主要作用是使骨架层之间以及骨架层与内、外胶层之间牢固结合.
对擦布胶的要求要求胶料的流动性好,对织物有一定的渗透性,能深入纤维以及织物的结构中,以提高各部件的粘合强度,同时附着力强.(也可理解为粘合性)
胶料也应具有一定的强伸性能以及耐屈耐疲劳性能.
工艺上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压延工艺性能.
硫化速度与其他部件匹配,要有足够的流动性与渗透性,初硫点稍慢,但正硫点应快于内、外层胶,才能达到同步硫化.
配方设计要点胶料配方以天然橡胶为主,可适量配用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等通用橡胶,并可适量加入再生胶.一般含胶率为35%~40%.
硫化体系采用一般的硫黄和促进剂,与内层胶相适应,但其硫化速度应快于内层胶.
补强剂菜哟炔半补强炉黑或通用炉黑或二者并用
填充剂以碳酸钙、陶土等无机填料为主,用量不宜过多
软化增塑剂具有增粘作用的松焦油、重油,并配以适量的松香、古马隆树脂、石油树脂以及RF、RH直接黏合体系
氯丁橡胶用量较大的配方中,应配用适量的酯类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
3.填充胶的配方设计填充胶又称为中间胶或中胶
填充胶主要应用于多层骨架胶管,起到填充、黏合骨架与胶层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胶管成为一体,减少管体骨架材料之间在动态下大的摩擦疲劳和生热影响,防止内、外层胶与骨架层出现脱层现象,它也是内层胶的保护层
填充胶的要求:良好的黏合性能
良好的弹性、柔软性、耐屈挠性.
硫化速度应与各层匹配,要求硫化的渗透性强,初硫点慢,但正硫点应要稍微快于内、外层胶.
通常以天然胶为主,与适量的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并用,也可以配上适量的再生胶,含胶率为35%左右
硫化体系与擦布胶相似,可采用硫黄和促进剂(噻唑类与次磺酰胺类并用),但硫黄用量要略大于内层胶和擦布胶
补强填充剂以半补强炉黑和高耐磨炉黑并用效果较好,用量略低于内层胶和外层胶
填充剂可采用碳酸钙等廉价无机填料.
软化增塑剂一般以石油系的液体软化增塑剂(重油、沥青等)和固体软化增塑剂并用。
适当多家黏合型软化增塑剂,古马隆树脂、松香以及RF\RH直接黏合体系.
4.外层胶的配方设计外层胶是胶管的第二工作页面,暴露于空气中,起着保护内层结构不受外界损伤(例如磨损、老化、腐蚀等)的作用
对外层胶的要求外层胶必须满足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需要,例如与地面接触拼房的胶管要求胶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
长期暴露在大气中或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胶管,应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
工艺上的要求流速平稳、平坦性良好
压出、压延表面光滑/
配方设计要点外层胶配方通常以氯丁橡胶为主,并与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等通用橡胶并用,若采用有芯法包布硫化工艺,可适量配用再生胶,一般含胶率在30~35%
硫化体系可选用硫黄、促进体系,促进剂以次磺胺类为主,
若氯丁橡胶用量较多时(50%以上),应配合氯丁橡胶硫化体系
填充体系一般是半补强炉黑和高耐磨炉黑并用较好,其用量应稍低于内层胶的炭黑用量
填充剂可与内层胶所用的品种相同,但数量要低于内层胶所用数量.
软化增塑剂以酯类增塑剂为主(DBP\DOP等)与石油系软化增塑剂(以松焦油、机油、重油为主体,可适当掺用三线油、六线油)并用效果较好
防老剂以胺类防老剂(防老剂A)为主,并配以适量的物理防老剂等(石蜡)
5.胶浆类的配方设计对其性能要求为:具有良好的黏合性,硫化流动性好,弹性、柔软性、以及耐屈挠性好.
免责声明:信息来源网路,稍作整理,不代表本工作室观点,仅做橡胶行业技术人员参考。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