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荣威Ei5全球首款纯电动瓦罐

早在年11月中旬的广州车展上,荣威Ei5就已经公开亮相。而我们之前也通过《全国首台纯电“瓦罐”跟老邵聊聊荣威Ei5》一文详细解读了荣威Ei5所特有的的东方美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实车,感受一下这款“全球首款纯电动量产WAGON”到底是个什么样。

外观设计十分亮眼

荣威Ei5是继荣威光之翼Vision-E纯电动概念车发布之后,量产的第一款纯电动旅行车。可以说经过近些年的积累与沉淀,荣威系列车型在外观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家族特征,也诞生了一脉相承的设计语言,辨识度极高且视觉效果极佳。

荣威Ei5的整体车身遵循“律动设计”的理念,有着鲜明的家族特征。可以说是近些年来在整体品牌设计方面,最为成功的中国品牌之一。

我们先来看一下荣威Ei5的车身尺寸,有助于大家理解这款车的大小,以及它所在的车型级别。

从侧面来看,荣威Ei5并不是那种标准的Wagon车型,而是尾部略有收敛的“短尾版”,与斯柯达明锐旅行版、大众朗行的效果趋同。

说到短尾版的Wagon,这里面还有段故事,这种“短尾版”的Wagon车型,也真的是中国市场特有的风景。熟悉欧洲车市的朋友都知道,那种标准样式的Wagon旅行版车型非常热销,几乎相当于SUV对于美国,三厢轿车对于中国的热度。

但是在中国市场,从最初的大屁股普桑到旅行版马6,再到大众R36,几乎都没逃出小众车型的厄运。在中国市场上Wagon旅行版与“必死”几乎划上了等号。当初上汽大众想在中国推出一款全新车型,但是做小了会跟两厢版高尔夫冲突,做大了又会干扰SUV途观的市场,做成标准Wagon旅行版又必死,所以才胆战心惊的推出了一款尾部略短的“短尾版”Wagon旅行车-朗行来试水。连上汽大众这么财大气粗的金主,在Wagon面前都唯唯诺诺,可见Wagon真是一个烫嘴的山芋。因此荣威Ei5没有做成标准版的Wgaon,而是取巧走了短尾版路线,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从车身来看,荣威Ei5还不能算是特别传统的标准Wagon,因为从B柱之后,车顶线条突然下压,与标准Wagon那种平直到D柱才收尾的车身造型有很大区别。

由于A柱与前轮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增加,因此从风格上也无法算作“猎装车”车型,仍然属于Wagon旅行车的范畴。

但其实在眼下的中国车市,一旦碰到“新能源”三个字,再烫的山芋也都变成了香甜的“拔丝白薯”,为什么这么说?对于传统燃油车市场来说已经几乎是饱和的充分竞争,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充斥着数款,甚至数十款不同品牌的车型,竞争异常激烈,完全是消费者占主动。但是对于新能源纯电动车型来说,别说竞争了,就连市场都没有完全成熟。再加上政策和法规的限制,使得消费者的选择极其有限,每个价格区间内也就零星品牌的个别几款车,而且车型相互之间都很难说是直接的竞争关系,消费者也都是各取所需。

因此这种短尾Wgaon更多是出于商业考虑,荣威Ei5的目标客户定位于私人家用以及共享租赁,因此拥有超过两厢轿车的大空间,又比标准尺寸的Wagon更加灵活,才是最佳选择。

双驱腰线是在荣威品牌中的首次量产应用。荣威之前的腰线是贯通式的直线条处理,Ei5是首次采用双拱形设计。这种造型对制造品控要求更高,质感也相应提升很多。

这种倒梯形的中网格栅造型,是荣威家族的重要特征。纯电动车的散热需求比燃油车要少很多,因此中网做成全封闭。

说到散热问题,很多人说纯电动车不需要散热,这是不对的。荣威Ei5就在前脸下方保留了部分开放式格栅,空调、电机等系统的散热,仍然需要通过散热鳍片进行降温。所以今后就别再跟风说“纯电动车完全不需要散热”这个错误概念喽~

车标LOGO的后面是快充接口,盖板在停车状态下一按就开,不用进入车内找开关拉手。

不过对于现在众多品牌都习惯把充电接口设计在车头的做法,我持保留态度。因为国内停车场的停车位大多比较拥挤,如果充电桩停车位前的行车通道没有特意加宽,或者充电车较多,那么很有可能车辆拐不进停车位,车头向内无法连接充电桩电线。而目前国内的充电桩电线长度普遍较短,如果倒车入位很有可能电线长度不够长,从后面伸不到前方的充电接口。因此我认为在车身侧面,尤其是传统加油口的位置当作充电接口最为合适。

荣威Ei5就把慢充接口保留在加油口的位置,无论是侧方停车还是倒车入位,都能非常方便的连接充电线。如果使用应急的外接充电盒充电,由于在车身侧面,相比车头位置更隐蔽一些(熊孩子、手欠的、小偷等,防不胜防)。

荣威官方用“大开大合”来形容Ei5的尾部设计,所谓“大开”是指整个尾部横向舒展,收放自如;而“大和”则是指宽车肩设计,形面凸起,像罗列起来的八块腹肌,看着十分扎实。需要留意的是,这是荣威品牌第一次使用字母ROEWE作为尾部车标。

Ei5的车头大灯有个学名叫“光翼大灯”,日行灯是一条灯带,位于大灯整体上半部包边。远近光灯源均为卤素,转向灯更是硕大一个灯泡摆在那里。从成本如此节省或许可以看出,这款车的售价很有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尾灯的示宽灯带造型灵感来自电脉冲曲线,形似一个大写的T字,夜间开灯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银色的车顶行李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给车身上部提升了质感,让整车看起来更加有力量感。如果你不信,可以看一下平行进口没有行李架的丐版兰德酷路泽,然后再看加装行李架之后的样子,你绝对会同意我的观点。

轮毂为多幅的双色设计,轮胎为普利司通的绿歌系列,主打节能省油。轮胎规格为/60R16。

内饰的视觉效果很好

有的车材质用料可能很普通,但内饰看起来很舒服,视觉上的品质感很棒;还有的车虽然功能非常齐全,用料也挺上心,但怎么看怎么别扭,浓浓一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其实在内饰造型方面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完全是靠感觉,而恰恰这种摸不着,说不清的感觉是最难拿捏的。荣威的内饰设计也是经过了长期的探索,才形成了现在的风格。

从图中可以看到,荣威Ei5的内饰整体偏传统,但是视觉品质感很好,属于简约而又有品味的类型。荣威Ei5一共有3种内饰配色,这个叫做冰川岩,也就是黑白配色。

这是荣威Ei5三种不同风格的内饰搭配,从上到下分别是冰川岩、沁雅驼以及液态黑。荣威目前打算用全黑的液态黑内饰,作为主力销售车型的配色。

整个中控台顶部,包括仪表台上部都采用压花的硬质注塑材料,摸起来感觉硬邦邦的。

我们通过这张图来说明荣威Ei5的内饰软硬布局,上部和下部黑色的部分全部是硬质注塑,中间白色的部分采用软质的搪塑材料。

虽然用料普通,但是做工的精细度却一点不减。用什么材料是成本问题,但做工如何是态度问题。看来荣威Ei5的态度还是“十分端正”的。

方向盘与RX5以及i6基本相同,包皮缝线一个不少,大小适中且握感很好。支持上下和前后的机械四向调节。

仪表区域很新颖,左右两个半圆的机械指针式表盘,中间一个7寸彩色液晶显示器,提供更多的车辆以及提示信息。

车机屏幕中规中矩,8寸的触摸屏,没有使用超大屏。系统是荣威主打的“斑马系统”,这套车载系统也是号称互联网汽车的根基。

触摸式中控屏除了常规的多媒体及导航功能之外,还可以设置车辆功能,监控车辆的电驱系统,查看电池电量等。

一键启动对于如今的车来说已经不足为奇,如果新出的车没有一键启动,反而会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定速巡航也出现在荣威Ei5的身上。虽然汽油车的定速巡航已经几乎是标配了,但之前出的很多纯电动汽车却并没有装备这个功能。

“远看有质感,近看有细节”这句话不仅指东方式审美,还可以用来形容荣威Ei5的换挡旋钮。而且我还要加上一句“转起来有手感”,换挡旋钮转动时候的手感很舒服,而且回弹迅速。顶部P是一个大按钮,按下去之后就是启动驻车挡。

换挡旋钮上方是三个拨片开关,从左到右分别是MODE:行车模式(分经济/普通/运动);KERS:能量回收力度(分两个挡位);BATTERY:电池状态监控。

空调的控制按键都比较常规,AUTO键表示这部车装配有自动空调。

最前段是电源接口,分别有一个12V圆形电源插孔,以及2个USB充电接口,这个部分平时会被一个滑板遮盖住。

电子手刹配AUTOHOLD功能。一大一小两个水杯槽,深度一深一浅,可以放不同尺寸的水瓶、水杯。左侧小置物槽可以放手机或者烟盒之类的小件物品。

皮革座椅的质感不错,座椅填充的发泡材料使用了双硬度结构:侧靠较硬,坐垫和靠背较软,既加强了包裹性,又满足了用户对舒适性的要求。座椅调整机构方面,主驾驶6向电动,副驾驶全手动。

第二排座椅的舒适度也很高。从图中可以看到,保证座垫和椅背达到一定厚度,是提高舒适度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款Wagon车型,虽然是短尾版,但是车内的载物空间也远超同级别的三厢轿车。而遮物帘在国内也是非常必要的配置,绝不可缺少。

第二排座椅可以3/7放倒,为临时搭载长条或大件行李留出空间,同时也为第二排留下乘坐1或2人的空间。

将第二排全部放到之后,行李空间会从L扩展为L,足可以PK掉同级别的任何两厢或三厢轿车。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二排座椅不能完全放平,与行李舱地板形成一个斜坡。

设计师解释说,如果座椅完全放平,就需要把座椅靠背和椅垫的厚度减少,会影响乘坐的舒适度,而提高行李舱地板又会影响日常使用的空间。在控制成本又不牺牲舒适性的前提下,功能性方面就需要做一些妥协。从这个回答来看,这款车的售价或者真的是一个让人“心动又惊喜”的价格。

荣威Ei5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家庭用户,因此在置物空间方面肯定是要挖空心思的。中央扶手箱下部有一个规矩的储物盒,空间不算大但放一些杂七杂八的小零碎足矣。

正副驾驶席的腿部空间侧面,各有一个长条形的置物槽,放些书本画册,或者Ipad之类的东西完全没有问题。

车门内侧也有一个大储物槽,可以放一瓶矿泉水的圆形桶槽。

后排中央也有一个储物槽,但是没有USB充电口,没有空调出风口。不过让人惊喜的是,后排地板中央是纯平的,完全没有任何凸起。

天窗嘛,有倒是有一个,是标准尺寸的。对于这样一款成本控制优先的车型,装配全景大天窗这种事就不要幻想了吧。

眼镜盒也是标配,不过眼镜盒的大小略有局限,如果是女士的大号蛤蟆镜,或者曲度较大的太阳镜,就可能放不进去了。不过在这里藏一些私房钱倒是可以的。

正副驾驶的遮阳板都自带小镜子,并且都自带照明灯。关上镜子的滑盖,灯就会熄灭。

后排座标准的IOS儿童安全座椅接口,且只占用一个成人的座位。不像有些品牌的安全座椅接口,恨不得设计在后排座中间,不仅挤占另一边成人的位置,连安全带都无法正常使用。

三电系统和底盘一览

由于这是一篇静态品鉴的文章,并不涉及试驾和动态感受,因此我们只是把三电系统和底盘行驶系的图片做一些讲解和说明,具体车辆的表现和实际续航等,还要等车辆上市之后用正式的量产车进行测试才能知晓。

打开发动机盖,一大块装饰盖板把发动机舱糊得个严严实实。虽然纯电动车并不需要燃油车那样的散热条件,但您这也太夸张了吧。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荣威ERX5纯电动SUV。由于车身高大,而纯电动汽车发动机舱内所装配的机械部件又比较少,并且位置普遍靠下,因此ERX5利用发动机舱上部的剩余空间做了一个储物盒,被玩笑称之为“藏私房钱的好地方”。

回到荣威Ei5,打开整块装饰板上唯一能够拆掉的部分,发现里面是一个铅酸小电瓶。考虑到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有时会遇到类似没有原因的无法启动,或者充电故障,只需要断开小电瓶负极之后稍等片刻,然后再重新接通即可恢复正常,相当于电脑的硬重启。所以专门给小电瓶留出一个开口方便操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由于整块装饰板不能拆卸,我们只好找出一张早先拍到的荣威Ei5发动机舱的照片。可以看到机舱内电控、车载充电器,DCDC等总成分布在比较靠下的位置。

Ei5的动力系统配置与ERX5相同,来自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TZXS85K02型号电动机,最大功率85kW,最大扭矩N·m。这款电动机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集成化程度高,整体控制模块将充电、电机控制器、减速传动机构这三部分集成在一起,组成电驱动系统EDS。

这是添加冷却液的观察孔,也是整块装饰板上留有为数不多的孔洞之一。

从装饰板下方观察另一侧的冷却液壶可以发现,冷却壶的容积不大,而且只有比较细的橡胶管连接。由此可以判定这个冷却壶只能给驱动电机进行液冷交换使用,无法承担动力电池的液冷工作,因此可以确定荣威Ei5与ERX5一样,没有给动力电池配备“水冷散热(保温)系统”。

荣威ERX5动力电池的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选用三元锂电池,电量为35度电,标称电压为V。整个动力电池组件,以及BMS系统由上汽自行开发。

在动力电池的碰撞保护方面,荣威采用了动力电池组件采用分区泄压阀设计,类似逐级爆破的概念。可以在发生碰撞后逐一分散电池能量,减缓动力电池的燃烧速度和降低爆燃程度。在动力电池外壳周边,增加了铝制三角形防碰撞保护框架,并且在结构上做切割、打孔减重。

可以看到这套动力电池组件的外壳为铝合金材质,在电池包的内部每块电芯配一块导热片,通过导热片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底部的导热底板,导热底板与电池包底部结合,形成一个由内至外的的导热循环,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到电池包外,实现对电池包内部降温的效果。

在电池电量83%的时候(车内仪表盘上有显示),续航里程为公里。平均电耗21.6度/百公里。且需要各位留意的是,由于此车为工程样车,且因拍摄需要,长时间原地驻车开暖风,因此电耗和续航并不具有说明性。

细节之处见功夫,可以看到电池的底部护板留有凹洞,将螺丝帽保护在内。这样一旦遇到托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螺丝帽,否则螺帽因托底被撞掉或磨平,需要在断根处打眼剔除,给拆卸修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从示意图可以看到,荣威Ei5的动力电池平铺在底盘中部。而且与荣威之前的纯电动汽车不同的是,Ei5并非油改电,而是出自专门为纯电动车而打造的平台。

虽然动力电池位于车辆底盘部分,而且还有护板和保护结构,但是与车身下沿保持平行,没有凸出部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托底的可能。

荣威Ei5前悬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挂,为前驱车型。

后悬挂为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与荣威i6的16T及部分ei6车型相同。

从这里可以看到扭力梁的细节,采用冲压工艺制造。这种结构的成本较低,结构成熟且占用空间小,能给底盘电池留出更多空间。

自带小备胎,想必补胎液更能让人放心一些。由于尺寸比正常轮胎小,因此仅适合在应急的时候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