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辽宁锦州的一个三轮车车夫还在蹬三轮车。
年,这个三轮车车夫却来到了复旦大学攻读博士。
仅仅一年之隔,此人就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
那这一年之内发生了什么?为何这个藉藉无名的三轮车车夫会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去读博士呢?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13年了。这名从三轮车车夫摇身一变成复旦博士生的“幸运儿”后来怎么样了呢?
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蔡伟,他传奇的一生。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年,辽宁省锦州市出生了一个叫蔡伟的男孩。
这个小男孩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普通的家境,普通的相貌。但他却有着一个滚烫又炙热的灵魂。
蔡伟到了年纪,被父母送到了学校去学习。
那时候,蔡伟的成绩在班级里一直都是中等偏下,但是他的语文成绩却格外的好。
一方面,是他非常喜欢自己语文老师的授课风格;一方面,是自己的父亲为了对他的成绩有一点点的帮助,给他买了一本知识体系非常全面的字典。
蔡伟对这本字典可谓是视若珍宝。只要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什么自己不懂的,都会去翻找这本字典。
尽管年纪很小,但认识生僻字对于蔡炜来说是小菜一碟。
甚至有的时候,读到了陌生的文章,语文老师也不见得会认识某个生僻字,但蔡伟却认得,语文老师还要向他来请教,这样的举动给蔡伟增加了极大的自信心。
他不再满足于,自己只是懂一些常人所不懂的生僻字水平。他开始仔细地研究着整本字典,记下来每一个自己不认识的文字。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样的努力之下,蔡玮的语文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不过,这并没有对他的整体学习成绩有着太大的帮助。
蔡伟的理科成绩一直十分不理想,所以在按照成绩分班排座的时候,蔡维只能够被分到最差的班级、坐在最后的位置上。
不过,性格开朗的蔡伟并不在意自己坐在哪个位置,自己在哪个班级。
他平时就喜欢独来独往,身边也没几个朋友,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在座位上抱着字典抄写一些生僻字。
而成绩差一点的班级,老师对于学生的成绩的要求相对宽松,也让蔡伟有着自己的时间,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不过,那年高考,蔡伟“发挥稳定”地落榜了。
高考是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只有一门成绩优秀,在其他门学科都很差劲的情况下,肯定是不会有大学可以让他念的。
因此,蔡伟也早早开启了他的打工生涯。
在那时候,拥有一个高中文凭,学历也不算是低了。
因此,蔡伟便在父母的帮助之下,在一家生产胶管的工厂里,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蔡伟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因为每天都在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不过好在,这个工厂不用加班。他还能够有独属于自己的时间,来读自己喜欢的一些有关古文字的书籍。
“一旦你停止学习,整个世界将从你旁边呼啸而过。”这是巴菲特留给子女宝贵的人生财富。
而巴菲特的儿子霍华德,也没有选择继承自己父亲的衣钵。反而选择了退学回家种地。
在很多人眼里,孩子成才的途径是来自于学校,可成功人士股神并不是这样想的。
学习不一定是在校园里,哪怕是种田也有他自己该有的学问。只要自己想学习、热爱知识,在任何地点都不影响,在任何时间都不晚。
蔡伟就是这样的人,他明确自己对古文字的喜欢,哪怕不能够像其他人一样去上大学,但是他也不想放弃自己一直喜欢的古文字。
谁还没有点爱好呢?有的人喜欢搓麻将,有的人喜欢去钓鱼,而蔡伟喜欢去看书。
一切只要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每一个人的爱好都值得被尊重。
蔡伟的父母,对自己儿子一直把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