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加大型珍珠的母贝资源,需要大量养殖大珠母贝。从培育大珠母贝幼苗开始,可逐步达到大量养殖的目的。大珠母贝幼苗经养成或利用辅捞所得的母贝,均可用于养殖珍珠。由大珠母贝人工苗的培育至大型珍珠的收成,是一系列的养殖技术过程。如果精细地掌握这个过程就能获得量多质优的大型珍珠,这将是今后需要做的长期工作。
一、人工育苗
大珠母贝的天然资源终归是有限的,通过人工育苗可以最大量地增加贝源,发展生产。
运用合浦珠母贝等双壳贝类人工育苗的基本方法,能够培育出大珠母贝的人工苗,但是大珠母贝的幼虫、幼苗要求与其他种类不同的一一定的生活条件。
(一)亲贝的选择
生殖细胞的质量和成熟度对繁殖的后代有先天决定作用,所以在人工育苗中选择亲贝是十分重要的。
供人工育苗用的大珠母贝亲贝,从外观上选择,要求体型端正、贝壳完整、生长纹明显、生机旺盛、无病虫害、生殖腺丰满,同时也是年龄较大的成体。我们一般选用6-7龄左右的个体。繁殖季节雌性生殖腺呈淡黄色或鲜黄色,表面比较光滑。成熟期的生殖腺在刺破表皮后,取出的卵在水中容易分散,大小比较均匀。不论是雌性个体或雄性个体,生殖腺成熟时轻压生殖孔能有成群的卵和精液流出。大小均匀,形状椭圆或梨形,卵质充实,卵膜光洁,胚泡清晰的卵,是较好的卵,能得到较高的受精率。从雄性亲贝取出的精子一般都不活动,只有在氨海水中才能活动并进行受精作用。但是自行排出的精子,不需要氨海水刺激,在海水中运动就很活泼,具有受精能力。
(二)人工授精
经过外观上选定的亲贝,在进行人工授精前,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卵和精子的成热度。
如达到上述的一些要求,然后,将选定的生殖腺丰满、成熟度高的亲贝,用解剖万切断闭光肌右端,除去右壳,剪去外套膜和總等部分,使生殖腺裸露而不损及内胜团,用过滤海水洗净,然后用消毒棉花擦去粘液和水分等,最后用玻璃吸管吸出卵和精子,分别放入盛有过滤海水的烧杯中备用。
在进行人工授精前,分别用纱布过滤烧杯中的卵和精液,力求除净组织碎块和粘滅。通常是以3(9):1(6)的比例,将卵和精子混合,并入已配备的氨海水中,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约40-60分钟,约有1/2卵的胚泡消失时,便成倍地加入新鲜的过滤海水进行稀释,待受精卵充分沉淀后,用胶管从上而下吸出多余的精子和氮海水,随即换入等量的新鲜过滤海水。而后每过1小时换一次新鲜过滤海水,通常至少更换两次。
在水温26.0-29.5℃,比重1.-1.的实验条件下,胚体发育正常。水温29.5℃胚体发育至体外长出纤毛并开始翻转上浮,需要4小时46分钟;如水温为26.0℃,则需要6小时20分钟(图55),当水温低于24.0℃或高于30.0℃时,胚胎发育不正常。在水温25.0℃以上至30.0℃以下的范围时,水温越高发育越快,胚体上浮越早。到了原肠期,成群的胚体上浮到水体上层和表层,呈云彩状,即用胶管吸出并收集到水族箱或水缸内暂养。以每毫升过滤海水收养约20个胚体的密度,在受精后约1天,可获得大量的直线饺合期幼虫。
大珠母贝的胚胎培育和幼虫饲养都是使用过滤海水,因此首先要有海水沉淀池或水塔和过滤池。大量饲养幼虫的育苗池(图56)和饲料培养池或培养箱(水族箱)等一整套水泄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
通常海水经水泵从海中抽上沉淀池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再流入过滤池。过湖池底层铺设有卵石层约10厘米,隔以胶丝布后加粗沙层20厘米,再隔以尼龙布,最上一层是50厘米以上厚度的细沙层。经过过滤的海水即可供人工培育幼虫用。
大珠母贝的胚体,经暂养十几小时至第二天,约有90%以上发育至直线饺合期幼虫,在一般不输氧的条件下,以每毫升池水放养2个幼虫的密度放入育苗池中进行饲养。幼虫F池后3天内,每天添加一部分新鲜的过滤海水,第四天开始换水,换水可以使水质新鲜,也能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换水的方法是先行排出,然后等量补加,平常每天换水一次,安排在早晨进行。换水量随幼虫的发育生长而逐渐加大,初期换水量为总水体的1/3,至克顶中后期为1/2,变态期开始至附着期为2/3,幼苗附着期问换水量增至总水体的3/5或4/5个阶段换水量根据具休的气餐变化增加分量,甚之增加次数。为了增加含氧量和使池水活动,必要时可以充气或搅拌,每天可搅拌5-6次,每次5-10分钟,但搅拌时避免动作过猛,也不要向同一方向旋转,防止造成涡流。
大珠母贝幼虫进入直线饺合期即开始摄食,需要投喂人工培养的单细胞饲料等,在不允氧的情况下,以给饲扁藻计算,初期每毫升池水给-个细胞,每立方米水体给干酵母粉0.3克;至壳顶中期,每立方米水体干酵母粉给饲量可增加到0.6克,扁藻为每磨升池水-个细胞,变态期和附着期扁藻的给饲量可增加到每菇升池水0-2个细。
胞。过去我们这样饲养幼虫,一般都能培育出成批的幼苗。但是,大珠母贝幼虫的摄食率整天都很高,通常又是以半夜后至中午以前的摄食量最大(谢玉坎、许志坚,),因此,除了白天要给幼虫饲料,夜晚也要给以一定数量的饲料,以满足幼虫昼夜摄食的需要。根据幼虫的摄食率和气候变化的情况掌握饲料的供给量,是幼虫饲养中经常性的工作.
(四)采菌
在大珠母贝幼虫行将结束游泳生活,开始变态附着时,如果找不到所需要的附者基底,可能会死亡。因此,在适当时机向幼虫提供采苗器是人工育苗中很重要的工作。用作大珠母贝的采苗器的材料,有胶丝纲片、聚乙烯薄板和瓦片等,但都需要在设防之前充分浸泡,消毒和洗净,以免对水质和幼虫、幼苗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般经过约半个月的饲养,大珠母贝幼虫便逐渐长大,出现棕红色的眼点,这时可将准备好的采苗器投放到育苗池中。通常是分批投放采苗器,在投放后3-5天便能用肉眼看到附着的幼苗。7-10天幼虫即基本结束附着成苗,但如果幼虫发育不整齐或饲养条件不良,附着期会延长,有时会延长至10-15天或更长。
不同采苗器的采苗效果不同(表14),胶丝钢片的附苗量最多,其次是瓦片,但聚乙烯薄板作为采苗器也能采到相当数量的人工苗。多数的幼苗都能附着在采苗器上,往往在阴面较多,但也有一部分幼苗附着在育苗池的壁上。池壁下部的附苗量较池壁上部的附苗量多。
(五)幼苗的培育
大珠母贝幼苗附着后,约经40天左右的室内饲养,一般可生长到壳长3毫米左右。这时可以将幼苗从采苗器上刷落,分装到苗笼里,通常每笼放养幼苗个,然后转移到水流畅通、比重稳定,水深数米的海中吊养。开始使用纲目比较细小的苗笼,随着幼苗的生长,增大苗笼的纲日。幼苗下海后,要经常清洗苗笼上的污泥,一般隔1天清洗一次,半个月之内检查并清理笼里害敌一次。随着幼苗的生长,要及时更换纲目较大的苗,同时稀疏笼养幼苗的密度。
幼苗下海后生长较快。4个星期长达5毫米;8个星期长达1厘米;3个月长达3厘米;
6个月长达6厘米。这是国外报道的结果(田中弥太郎、染田真澄,),与一般珠母贝在我国海区的平常季节的生长速度大体一致,但比海南岛北海岸冬苗的生长快得多。在海南岛沿海大珠母贝一般全年都能生长,但每年冬季至初春在北部生长比较慢,因此通常生产冬苗是较为不利的。不过在幼苗的第一年即1龄期满,大者壳高、老长均可达到9-10厘米,有时1个月内平均壳长能增长1.5厘米。
在小编看来,做好以上几个点,就拥有了养殖大珠母贝的基础了,坐等收珍珠